所谓气体传感器,是一种可以检查出目视不到的气体存在的传感装置。在以家用天燃气·丙烷气体报警器为主的空调与空气洁净器、汽车等领域广泛得到应用。现在对我公司最擅长的4种气体检测原理进行说明。

短路电流式质子导体CO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图1 CO的阳极氧化反应和氧气阴极还原反应之
典型分极曲线图

TGS5xxx系列是一种利用短路电流作为传感器信号的质子导体一氧化碳(CO)传感器。
气敏层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工作电极、对电极以及贴合于它们之间的质子导电膜。

当传感器置于洁净的空气中,工作电极与对电极之间没有通过外部导线连接时,即在开路条件下,工作电极和对电极上分别发生电化学反应(1),使工作电极和对电极上都形成平衡电位(E1)

2H+ + 1/2O2 + 2e- ⇄ H2O ...(1)

将传感器置于CO与空气的混合气体中,处于开路条件时,在工作电极上,同时以相同的速度发生着CO的阳极氧化反应(2)和氧气的阴极还原反应(3),由此形成局部电池。

CO + H2O → CO2 + 2H+ + 2e- ...(2)

2H+ + 1/2O2 + 2e- → H2O  ...(3)

结果,工作电极的电位从E1变为混合电位(EM),正常情况下此时阳极电流i(2)和阴极电流i(3)的绝对值相等,处于稳定状态(图1)。到达工作电极的CO流入量受到扩散控制系统的限制(例如,TGS5xxx系列传感器中使用了不锈钢气体扩散控制片),得到与CO浓度呈线性正比关系的扩散极限电流(图1)。由于在对电极上只发生了式(1)反应 ,所以对电极的电位仍然是E1。因此,这样的电位差型(混合电位型)传感器的灵敏信号可以由EM - E1给出,EM - E1信号与空气中CO浓度的对数呈比例关系。

当空气中存在CO时,通过外部导线将工作电极与对电极连接,形成短路状态后,如图1所示,两个电极的电位转变为介于E1和EM之间的一个相同值(Esc)。
由于工作电极的电位朝着使式(3)反应减速的方向变化,工作电极上消耗的质子逐渐趋少。因此,多余的质子将通过质子导电膜从工作电极向对电极转移,并且这些多余的质子数量与空气中的CO浓度成正比,它们在对电极上被式(3)的反应所消耗。这个过程就是等价电子作为短路电流(即传感器输出电流)通过外部导线从工作电极向对电极的流动,它也与CO浓度成直线性的比例关系(图2)。

图2 短路电流式质子导体CO传感器的感应原理

将传感器移回至洁净空气中时,工作电极上只发生式(1)反应,由于两个电极之间的电位差消失,外部导线中电流无法通过。因此,本传感器对CO具有可逆的安培响应。

这种短路电流式CO传感器由于CO浓度与传感器输出电流之间呈线性关系,使其和传感器响应与空气中CO浓度对数成正比关系的电位差式CO传感器相比,可感应浓度更为精确。只要通过使用已知CO浓度的气体对输出电流进行校准,本传感器就可用于对CO浓度的定量检测。

图3 CO浓度与传感器输出电流的关系

通过外部电路的短路电流(传感器输出电流)与气体浓度呈式(4)所示的比例关系(图3)。

I = F × (A/σ) × D × C × n ...(4)

其中:
I: 传感器输出电流、F: 法拉第常数、
A: 质子交换膜针孔面积、
σ: 质子交换膜厚度、
D: 气体扩散系数、C: 气体浓度、
n: 反应电子数

特点

与常规的干电池不同,传感器内部的固体液体活性材料或电极不会被消耗。这确保了本传感器良好的长期稳定性,并且可以长期免维护保养进行使用。
而且,本传感器不需要加热就能自发输出电流,是电池供电型一氧化碳探测器的理想选择。

参考:

Norio Miura, Hiroshi Kato, Noboru Yamazoe, Tetsuro Seiyama, A Proton Conductor Gas Sensor Operative at Ordinary Temperature, Denki Kagaku, 50, No. 10, 858-859 (1982)

Norio Miura, Hiroshi Kato, Yoshihiro Ozawa, Noboru Yamazoe, Tetsuro Seiyama, Amperometric Gas Sensor Using Solid State Proton Conductor Sensitive to Hydrogen in Air at Room Temperature, Chem. Letters, 1905-1908, (1984)

Norio Miura, Hiroshi Kato, Noboru Yamazoe, Tetsuro Seiyama, Amperometric Proton-Conductor Sensor for Detecting Hydrogen and Carbon Monoxide at Room Temperature, ACS Symposium Series 309, Fundamentals and Applications of Chemical Sensors, 12, 203-214 (1986)